公司治理是ESG中最基本的一環,一家公司若想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必須先確保內部管理良好,才不會在問題出現時亂了陣腳,使情況複雜化。一個清晰透明的董事會結構,是建立利害關係人信任的第一步,然而,家族企業常常陷入內鬥,或是公司派與市場派爭奪經營權,這些糾纏不清的關係導致公司治理失序,這種狀況體現在台灣的金控集團尤為明顯。因此,QuickseeK ESGdata針對10間金控在「公司治理」的輿情數據進行觀察,發現新光金在上半年獲得最高的治理聲量,但同時也飽受輿論及負評的抨擊,民眾對其治理問題早已司空見慣。事實上,根據證交所公佈112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新光金在「金融保險類」的類別中排在最後一個級距(61%至100%),也是唯一排在此一級距的金控,本文將透過10間金控上半年的輿情分析,揭示新光金治理問題的根源。
一、金控治理聲量排行:新光金股利發不出成話題王
由於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於建立健全的決策機制和管理體系,並在加強績效的同時兼顧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因此這個範疇涵蓋董事會職能、經營績效、商業模式與靈活性、商業道德、供應商與採購,這些主題皆關係到一家公司是否能夠有效地維持基本營運。
QuickseeK ESGdata透過輿情觀察10間金控今年前4個月(2024/1/1-2024/4/26)在「公司治理」的聲量,發現新光金的聲量達4,812筆居冠,話題性明顯高於其他金控,之後的排名依序是富邦金(3,033筆)、中信金(2,269筆)、台新金(2,005筆)、國泰金(1,680筆)、第一金(1,375筆)、玉山金(1,335筆)、元大金(1,314筆)、兆豐金(1,165筆)、華南金(627筆)。
從被熱門討論的話題觀察,治理聲量最高的新光金去年大虧73億元發不出股利,成為去年唯一虧損的金控,引來大量股民討論。聲量次高的富邦金,則是召開董事會,宣佈由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出任副董事長,在社群引發熱議。聲量排第三的中信金,則是辜仲諒打算回鍋董事的消息引發討論。
資料來源:QuickseeK ESGdata
二、新光金負評飆高:「經營績效」、「董事會職能」顧人怨
從負面聲量觀察,依舊是新光金的呼聲最高(1,107筆),甚至是第二名中信金(425筆)的2倍。進一步拆解新光金在治理面的負面聲量,發現負評主要集中在「經營績效」,接著是「董事會職能」與「商業道德」。
就負評佔比最高的「經營績效」來看,新光金成為14間金控唯一虧損的消息頻傳,甚至因此發不出股利,差強人意的財務表現經常被網友詬病,戲稱其為「西瓜金」。「董事會職能」方面,新光金公司派與改革派隔空交火,也持續引發議論,卸下董座職務的吳東進,持續影響新光金的決策也引發反彈。「商業道德」則涉及觸犯法規,如增資不力遭金管會開鍘,導致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減薪5成,新壽董事長魏寶生減薪3成;另一方面,新光大公主吳欣盈遭媒體爆料出國學費是由新壽買單,也引發公私不分的輿論。
儘管如此,新光金及新壽高層仍持續召開董事會信心喊話,表明增資是現階段的首要目標,並向外界承諾會盡快取得金管會主管機關的支持。
就其他金控的負評觀察,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傳出回鍋中信金引來一些負評,另外也看到卸任經長王美花接任台新金獨董,以及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接任富邦金副董事長,皆引發「門神」、「旋轉門」等政商關係的討論。
資料來源:QuickseeK ESGdata
三、新光金治理關鍵詞解密:增資不力惹議
QuickseeK
ESGdata進一步從新光金的熱門關鍵詞中抽絲剝繭,發現「增資」在上半年被提到的次數最多,相關字詞還有「RBC(資本適足率)」、「新壽」、「主管機關」,這也是金管會持續要求新光金達成的項目,但相關新聞仍不斷被報導,顯示新光金增資始終未能達到合格標準。除了增資問題之外,頻繁出現的熱議詞還有「股利」、「稅後」、「盈餘」、「虧損」等,顯示新光金在經營績效的主題方面備受關注,無論是發不出股利或成為唯一虧損的金控,都在社群引起不小討論。
資料來源:QuickseeK ESGdata
四、新光金治理麻煩不斷,負面印象深植社群
QuickseeK
ESGdata透過對10間金控治理聲量的輿情分析,發現新光金雖然在上半年(2024/1/1-2024/4/26)的治理聲量最高,當中卻不乏負評充斥,導致公司治理形象受損,子公司增資不力的根本問題,也使其成為首間因為增資未達目標而被裁罰的金控,作為「唯一虧損、唯一被罰」的金控,這是新光金高層必須設法解決的問題,不過輿論持續在社群論壇上發酵,也將使新光金難以取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QuickseeK ESGdata透過輿情觀察不同產業的ESG聲譽,協助業者針對亟需改善的面向進行補強,解決方案包括客製化的數據報告、口碑操作、危機修復等,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聲譽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