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100,382
事件解讀
2019-05-17 11:01

修兩岸條例偷開後門?網友:中國人來台養老爽用健保

4月24號,黃昭順、顏寬恒等16位國民黨籍立委,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十六條》條文,其主要原因為:考量中國一胎化政策影響,中國籍移民若遇到雙親或是子女照料問題,需要中國籍雙親來台協助,因此提出放寬中國人口定居台灣的門檻,也讓中國人口得以享受與台灣人民同等之長照醫療福利。此提案一出,因觸及健保、長照醫療、兩岸關係敏感議題,再次引起軒然大波,黃昭順也因此緊急撤案,連署人立委沈智慧也在臉書上公開聲明致歉。

遭鄉民爆卦犯眾怒 醫師:恐危及長照財源

修法消息經由PTT八卦版的鄉民爆卦之後,果真引發憤怒與質疑,此議題在輿論之間,正面聲量只有少少的四則,而在負面聲量不斷增加的狀況之下,卻不見有同黨籍或其他學者專家跳出來聲援緩頰,網友甚至給黃昭順冠上了「長照吳三桂」的封號,也難怪黃昭順緊急撤回提案,並在臉書為自己發聲滅火。


此次修法關注來源以社群佔近半的比例,在熱門頻道的分析中,除了黃昭順本人的粉絲團之外,大多都是「反中共」、「反藍營」政治色彩濃厚的粉絲專頁,例如:「打馬悍將」、「我愛掀馬統」、「反中共併吞,一票不投泛藍」等。比較特別的是「世衛無國界」與醫師劉育志的粉絲專頁,都對此發表意見,並且質疑假如此修法通過之後,當臺灣持續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情形下,將面臨未來「只會增加、不可能減少」的長期照護需求,若只看到短期的、零碎的政策買票,卻不見長遠制度規畫的願景,來日面臨長照財源與服務量能持續困窘耗竭,政府是要改口再向民眾拿錢,還是請民眾共體時艱咬牙苦撐?


網憂「香港第二」 長照、健保都陪葬

此次話題引爆點在於,雖未直接提及大家關注的「長照」、「健保」,但網友解讀,增列條文的第七點,指的其實是所有在中國的「長期照顧」、「身心失能者 」、「家庭照顧者」,都有資格來台灣申請定居,且完全不需要與在台灣的任何人有親屬關係;而「定居」就代表可以申請台灣身分證,能夠使用台灣健保,甚至進一步取得台灣公民權。許多網友懷疑,黃昭順故意不寫明,而以增列法條的方式代替,可能認為很多人都懶得去查法條,只看提案說明,就可以混水摸魚,幫中國人打開入侵台灣的大門。

短短幾天的時間,網路社群的討論相當活躍,大家所關注的焦點,除了兩岸政治的敏感議題之外,不少網友認為,若這次修法通過之後,台灣即將成為中國人的長照天堂,台灣的健保福利、醫療資源被分食,更有許多人對案由提及的一胎化表達不滿,質疑「為什麼我們要替中國政策收拾殘局?中國不是一直強調自己很有錢,很有資源嗎?」、「台灣的醫療資源本應用在台灣人民身上,一胎化政策導致的結果應由中國政府負責及承擔才對。」

也有人替其他國籍外配抱不平,陸配需要盡孝道,那越配、日配、美配等其他國家的配偶,要不要全部都一起考慮,不要只有限定中國才放寬?

因此,輿論大多數的看法是, 2020年後,開放中國來洗人口,社會福利制度勢必要先行接軌,國民黨要把台灣醫療變成香港第二。現在修法就是要裡應外合,慢慢配合中國人,逐漸讓台灣內地化,不但要大開自經區,讓中國貨變成台灣製造,還要讓中國人來搶台灣醫療資源,享用長照體系。


為公益還是自肥?網加碼爆料:黃昭順家族經營長照事業

從聲量趨勢來看,在黃昭順低調撤案之後,此議題的聲量有下滑趨勢,然而在29號又點燃新一波討論,主因是有網友爆料,黃昭順會提出此修法草案的主因就是「發大財」,並貼出黃昭順家族經營老人養護中心,如果法案通過了,除了對中國門戶大開之外,他的家族事業也可以從中獲益,故本次修法就是要自肥,不然莫名其妙提一個對台灣毫無幫助的修正條文要做什麼?同時不少網友附和,也提及已有類似窘況的香港。

自從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在近十年來,有著「中國商機無限」的幻想,因此香港的醫療集團,不斷擴展,也頻頻向中國招攬生意,導致中國每年大約有五萬人湧入香港就醫,加上中國內部不斷延攬香港醫護人才,導致香港醫護人員短缺,讓原本已經飽和,甚至超出負荷的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幾近癱瘓,現在在香港看診排期時間,至少都要6個月起跳。


同樣是黃昭順,同樣是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2016年時,黃昭順曾經發動突襲,逕自宣布修正草案完成審查,被時代力量及民進黨團批評是「黃太后的逆襲」,今年再次重回兩岸條例的修訂,雖然目前低調撤案,但有前車之鑑,加上明年國民黨重返執政,甚至完全執政的聲勢高漲,此次修訂草案,未來是否捲土重來,還有待觀察。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今年許多民眾耳熟能詳的口號,套用在這個議題上也說得通,香港對中國人士開放醫療資源,如今香港自食惡果,假若黃昭順委員真的是基於人道考量,立意良善,並沒有任何政治因素介入,沒有任何利益的盤算的話,那麼即使如其臉書貼文所說遭扭曲抹黑,也更該捍衛自身立場,堅定自己信念才是,期勉黃委員,下次要再提修法,應先經過通盤考量,且徵詢相關行政部門意見,否則若如此次一樣倉皇,會引發全民更多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