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解讀
2019-04-15 17:27
快析帶你看今年最夯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你看了嗎?
台灣公共電視(公視)、CATCHPLAY與HBO Asia一起推出的2019年年度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於三月二十四日星期日首次播出。該劇屬於社會寫實劇,以2014年五月震驚全國的「鄭捷案」為藍本,探討近幾年來在我國和國際社會日漸引發關注和討論的隨機殺人事件、無差別殺人事件;透過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從業人員、法律工作者、精神科醫師和精神科社工師等不同身分、職業、際遇和視角,來探討社會輿論對於隨機殺人事件的看法,以及輿論帶給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的影響。
首播即引發關注!「與惡」討論熱度不容小覷
作為公視及國內外線上串流平台攜手推出的年度大戲,除了星光熠熠的卡司陣容之外,輔以近年來受到矚目的社會議題——隨機殺人,來作為題材,《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播出便引發社會大眾的熱烈討論;除此之外,也挑戰觀眾對於死刑的存廢、精神障礙者或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標籤與處遇、以及其他社會議題的想像。透過「快析QuickseeK」整理出首播日的單日熱度可以看出,該劇在當天晚上九點播出之前迎來第一波討論高峰,首播結束後,其網路聲量更一度來到最高點,顯見開播之初便已成功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而若是進一步以「快析QuickseeK」觀察該劇自三月二十四日首播至今的聲量趨勢變化,可以發現每逢周末的播出時段以及播出後的一兩日,仍然都維持著一定的聲量,不難看出首播時的熱度並非曇花一現,後續的每次播出都一樣引發網友的熱烈迴響;而第三周(四月七號)的集數播出後,更是迎來開播至今網路聲量的高峰,顯見隨著劇情的進展,討論度和能見度也一併地增加。
網路鄉民爭相討論!Ptt論壇上的討論最熱絡
以「快析QuickseeK」再進一步深入探究《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網路聲量來源可以發現,儘管公視在Facebook上特別為該劇量身打造了粉絲團,甚至也有專為劇中主要演員(如女主角宋喬安)而建立的粉絲專,但討論熱度上仍然遠不及Ptt(批踢踢實業坊),僅不到Ptt的二分之一強。Ptt上各個討論版從開播以來累積了將近一萬五千則的討論文章,討論範圍從八卦版的《公視夯劇《與惡》竟是小英政績?網友讚:納稅錢沒白繳》,從政治面、政策面切入討論之外,也有對台劇頗有心得的專業網友撰寫《[討論] 我們與惡的距離-淺談王赦》一文,深入探討該劇所要傳達的死刑議題。一向站在社會議題浪頭上、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論壇之一的Ptt的鄉民,對於這部備受矚目的社會寫實大戲,核心內容又環繞著討論度在八卦版歷久不衰的廢死議題,自然是不會缺席。
龐大的網路聲量,代表著這部戲備受好評嗎?
不過驚人聲量的背後,恐怕不全然是讚美跟好評:根據「快析QuickseeK」統計《我們與惡的距離》自開播以來約莫半個多月的所有文章,可以看出偏向負面者有兩千多篇,而偏向正面者只有前者的不到一半。若再進一步將前述的統計以折線圖的方式呈現,可以發現到原先正面聲量和負面聲量呈現差不多的走勢,但到了第三周播出的時候,負面聲量一舉超過了正面聲量-或許代表了第五集和第六集中幾場充滿情緒張力的戲,確實帶給觀眾不小的震撼。不過負面的情緒數量較多真的是壞事嗎?倒也不盡然。畢竟作為社會寫實劇、加上要探討的本來就是頗具爭議以及價值觀衝突的廢死議題,或許負面情緒較多但同時又能引起廣大討論、帶來更多思辨的結果,正是製作方所樂見的吧。
作為一部社會寫實劇,劇中拋出的議題觀眾接收到了嗎?
不論是貫穿全劇的戲院無差別殺人事件、死刑的存在意義或是精神障礙者、思覺失調症的標籤,在劇中都反覆的被提起和討論。但高收視的背後,劇情包裝下的議題真的有被看見嗎?以「快析QuickseeK」比較廢死、隨機殺人、思覺失調和鄭捷案幾組關鍵字可以發現,只有鄭捷案的討論數量有於第三周播出時有隨著該劇的討論聲量一同升高,其他幾個議題的聲量似乎沒有因著這部人氣戲劇的影響力而被注意。
可能因為劇情的推展尚未明朗、抑或許是觀眾對置入的議題不買帳,幾個劇中主要的議題的討論不若劇情熱烈似乎是事實,不過作為劇情藍本的鄭捷案則是明顯的有因此而重新受到社會的關注。或許網友們關注的面向和劇中核心議題的設定不盡相同,但至少《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社會寫實劇已經成功的引起大家的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