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蜂污泥案」於去年12月爆發後,揭露台灣食品加工業長年累積的廢棄物處理黑幕。當時雖引起各家新聞媒體報導,但在網路並未帶來太多注目。然而今年2月《天下》雜誌針對此案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引發網友高度關注,討論聲量暴漲。使原先看似已平息的污泥案再起波瀾,甚至傳出抵制的聲音,另外消費者熟悉的愛之味、義美也遭牽連,危機的發展,為這些品牌帶來何種教訓?
「卜蜂污泥案」12月見報後,聲量僅維持3日,且討論聲量並不高。相較於受牽連的義美急發公告澄清公司不知情,卜蜂事發期間相對冷處理,而在二月份《天下》雜誌發佈了一份調查報告,點出食品加工後的廢棄物處理,是台灣長期以來積弊已久的問題。根據QueekseeK聲量趨勢分析顯示,全文刊出後,網路討論聲量大幅提升,超出十二月事發當時數倍之多,危機在2個月後捲土重來,甚至帶來更大傷害,這可能是如何造成的?
根據QueekseeK的網路來源分析,危機的主要聲量第一波由媒體帶動,此次則是在論壇及網路社群擴散,是污泥案重啟的關鍵原因。《天下》雜誌的調查成功吸引PTT鄉民,為事件添加大量的負面聲量,網友直指問題出在業者為壓低處理成本造成環境污染,雖也有部分討論抨擊政府政策,但針對企業責任的疏失,卜蜂成為眾矢之的,許多網友甚至揚言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