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100,382
名人解讀
2020-05-15 13:26

防疫緊縮政策侵蝕蔡政府的好感度?

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仍未稍歇,台灣日前達成一周內三次零確診,國內風向一面倒向「順時中」,然而事實上,防疫確實可能直接衝擊基層民眾的日常生活,也開始有不同聲音出現,政府口罩外交,國內有人認為「自己人還要排隊、蒸口罩,政府卻要把口罩給別人」。此外,敦睦艦選在疫情嚴重的2月底出訪,最後卻傳出艦上群聚染疫,這把火也燒向執政黨,經過疫情指揮中心同意的行動,卻造成更大的疫情危機。

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自疫情爆發以來,蔡政府防疫相關的網路聲量,在4月1日前後來到新高點,因應全球疫情升溫,台灣宣佈許多進一步防疫緊縮政策,比較關鍵的包括社交距離指引、旅遊區人潮管制、搭乘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等,各項管制都為民眾生活帶來不便,加上藥局口罩仍大排長龍,容易累積基層不滿壓力。


四月以來的防疫緊縮政策壓力,政府呼籲人民共體時艱,民眾尚能忍耐,但口罩外交造成的相對剝奪感,加上敦睦艦隊事件爆發後,與日前零確診的反差感,讓國民情緒在高低跌宕之間,產生不滿與失落。

如果進一步透過QuickseeK網路情緒聲量的分析,蔡政府的防疫作為在先前的正評不低,二月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落淚,讓防疫的正聲量單日衝上近萬點,這樣的情緒同時也反映在蔡政府的執政滿意度上,「防疫國家隊」與「順時中」更成為蔡政府近幾個月正負聲量能夠相互抗衡的重要原因;然而,四月之後正負聲量開始有了變化,在一連串的緊縮政策之後,聲量的漲幅幾乎是來自負聲量穩定成長的貢獻,從防疫伊始至今,開始出現正負評價逆轉的跡象。


從時間序列來看,自四月社交距離發布之後,子議題的網路好感度每況愈下,從下圖的P/N值可見,又以敦睦艦隊染疫最具爭議,已經不只是疫情危機,更上綱到執政危機,網路上負面評價這麼高,可能是來自日前諸多管制措施的層層累積,畢竟抗疫至今已經4個多月,民眾的日常生活從農曆年後就遭大幅打亂,限口罩、旅遊管制、社交距離等措施帶來諸多不便,眼見生活似乎將迎來轉機,卻又掉入敦睦艦隊可能帶來的下一波感染衝擊,當陳時中都坦承對國軍「誠實疫調」有困難,一般人民如何能有信心。


政府透過各種宣傳,希望擴大防疫成功的紅利,化危機為台灣在國際舞台的助力,此番心情可以明白,然而這些成果大部份來自於全民的共同克制與犧牲;當民眾忍受許多不便措施,卻爆發如敦睦艦隊般的疫情,政府高層的責任無法迴避,究責聲浪已經開始,但國防部在重大疫情面前,卻仍有所保留,在蓄積已久的基層壓力之下,蔡政府的重要工作除了防疫、外交,怕是還要努力安撫人民焦躁的心情。

全文轉引自《今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