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100,382
政策解讀
2019-06-14 11:05

抽中公托如中樂透 幼兒托育成父母惡夢

蔡英文多次表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政府正積極透過減稅、公共托育政策來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郭台銘近日也提出以生育、養育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生育經濟」概念,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

說來簡單,但小孩出生之後,父母很快就面臨到「怎麼養」的問題。公共政策能夠如何減輕年輕父母的養育負擔呢?一起來看看目前台灣「公共托育」政策的網路聲量吧!

公托成熱門政策 新手爸媽仍擔心養不起

從「公共托育/公托」的熱門文章,就可以看出從中央到地方都將公托視為重要的政績或政策。

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都以「加開公幼3000班,月繳2500」、「補助準公托幼兒園,月繳4500」與「不適任人員列表追蹤,托嬰中心強制裝監視器」作為執政三週年的公托政績,獲得大量網友轉發支持。


在地方,台北市長柯文哲主打50處社區型的「公共托育家園」、「臨時托育服務」與「非營利幼兒園」等政績;朱立倫則說八年執政中新北市完成了60家公托中心。不論中央或地方都已嗅到公共托育可能是關鍵的政策之一。

雖然中央和地方首長極力宣傳,但仍有許多網友不樂觀。父母高工時、低薪資,小孩一路就學開銷大,父母也多考量托育選項符不符合自己的工作條件,比如說幼兒園是否可「延托」、是否有「寒暑假」都是重要的條件。像公幼有寒暑假、私幼沒有,但私幼負擔大,因此政府才推廣價格折衷但沒放寒暑假的「非營利幼兒園」

托嬰中心師資缺口大 公共托育家園趕不上托育需求

從網路聲量來看,公立托嬰中心常因虐兒與罷凌事件受到注目,許多家長也在網路討論和托嬰中心老師的溝通問題,但也有家長無奈地說:「我兒子也在公托,老師真的很辛苦很忙很多小孩一起鬧時他們都要處理。」

雖然許多家長認為送公托比給長輩或保母帶還來得安心,但如果公托中心的師資沒辦法讓家長安心,家長恐怕只能咬著牙付錢尋找更有保障的私立選擇。


而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社區型的「公共托育家園」,在屏東嘉義基隆甚至台東的設立都在臉書上受關注。公共托育家園最標榜的就是「師生比」:最多只收12位寶寶、由4位老師照顧,可解決一般公托老師疲於奔命的問題,但網友卻不領情地說「只收12位根本不夠」。台北市目前已有50處公共托育家園,是各縣市中最多,其餘縣市也都加快腳步趕上民眾需求,如台南也預計到明年成立至少23處公共托育家園。目前公共托育家園的網路聲量不高,各縣市首長也需要多多宣傳。

公立幼兒園中籤難如登天 非營利幼兒園也非真正「公共化」

孩子過了兩歲之後,父母會考慮將他們送進幼兒園。但私立幼兒園收費一個月動輒上萬,公立幼兒園自然是許多父母的考量。從中央到地方也都將「加開公幼」、「公幼免學費」作為重要政績,因此公立幼稚園有一定的討論度。

但公幼的中籤率低,又特別保障5歲及2歲小孩,讓3歲小孩猶如「公幼孤兒」。加上公幼的上下課與寒暑假限制,只有沒上班的家長才能配合孩子的作息,因此有些人只能咬牙讓小孩就讀私幼。


近年台灣推動成立「非營利幼兒園」,許多家長覺得私立的雙語全美語幼兒園太貴,小孩壓力也比較大,非營利幼兒園收費不高環境又有政府保障,成了不錯的選擇。但許多家長指出非營利其實也是私立的、並不等於公立,更有人質疑「非營利」不等於「不營利」,這樣的準公共化政策仍有疑慮。

許多家長願意花錢讓小孩上私幼,讓小孩接受高品質師資與教學環境,但如果公立幼兒園能夠多一點、方便一點、有保障一點,才能讓托育真正無後顧之憂。

QuickseeK:「公共托育」變芭樂票? 托育建設仍供不應求

全國上下都關注少子化問題,中央地方都將「公共托育」當成重要政策,各地首長都希望能減少年輕父母的負擔,讓大家願意多生一點,公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

儘管各方政治人物因公托政策衝高聲量,但公共托嬰或公共幼兒園仍是供不應求,家長擔心自己沒辦法配合孩子的就學時間,也有很多家長為了更高的品質,咬牙付錢送小孩去私立托嬰中心或幼兒園。

雖然政府為了彌補公托的不足,推動「公共托育家園」或「非營利幼兒園」,但要不是數量仍然不足,就是被質疑是假的公共化。中央到地方都要為「公共托育」認真想一想,不只是有做有交代,更要真正貼近民眾的需求。